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( 湖南长沙 410008)通信作者: 胡成平, E-mail huchengp28@ yahoo. com. cn;
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

目的  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、基础疾病、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。
方法 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 年4 月至2012 年11 月30 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。
结果  30 例患者中, 前3 位病原体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、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光滑假丝酵母菌, 所占比例分别为43.3% 、23.3% 和10.0% 。30 例患者均为医院内感染, 主要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 COPD) 、糖尿病, 所占比例分别为33.3% 、23.3%和20.0% 。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( 86.7% ) 、深静脉置管( 60.0%) 、肠外营养(53.3% ) 。30 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, 3 例( 43.3% ) 痊愈或者好转, 17 例( 56.7% ) 死亡, 两性霉素B 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( P=0.002) 、伏立康唑( P=0.006) 。
结论  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, 血液系统疾病、COPD 为主要基础疾病,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、肠外营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, 生存患者多为接受两性霉素B 治疗者。临床上及时去除危险因素, 早期经验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。

引用本文: 屈晶晶,胡成平,罗百灵. 30 例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.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, 2013, 12(4): 353-355. doi: 10 . 7507 /1671 -6205 . 20130085 复制

  • 上一篇

    感染性休克早期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的临床研究
  • 下一篇

    智能化撤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